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玉清宮之原始道教經典(太平經)



(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史載漢代曾流傳三種(太平經):一為西漢成帝時(公元前三二-前七年)齊人方士甘忠可造(天官歷包元太元經)十二卷;二為東漢順帝時(公元一二六-一四四年)道士宮崇(又名宮嵩)詣闕,獻其師于吉(又作干吉.干室.琊瑯人)於曲陽泉水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其經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部,每部一十七卷,內容包含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如元氣論及反應宇宙觀與方法論之特徵,謂宇宙本元之元氣有三:及太陽.太陰.中和,天本陽,地本陰,人本中和,此三者相合相通,稱之為(三合相通);而此三者相合相通,共生共養萬物,萬物以各別以(三合)之形式出現,相互依存.因此,須相愛相通,胼力同心,方能導致自然界的和諧,人世間的太平.並謂人之善惡將存積下去,遺留其子孫,與佛教輪迴報應不同.上述道士于吉.宮崇終為孫策和朝廷誅殺.三為道教天師張陵著(太平洞經書)一百四十四卷,而今以佚.一般泛指太平經即指(太平清領書),(正統道藏)所收(太平經)僅殘存五十七卷.


(道藏)另收(太平經聖君密旨)及唐末閻丘方遠編籑之(太平經抄)十部,每部一卷.經書中強調精.氣.神之關係,並謂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即可長壽,次論宋一方法,可度世.消災.治病.長生.


西王金母慈善會主旨



宗旨:


         奉三清道祖西王金母之賜示,已成立(西王金母會),藉由此團體以廣結善緣.宣揚道務.進而推己及人,造就眾生之福.敬大德信士,共襄盛舉.


本會慈善金:每月壹佰元整.


西王金母聖誕,每年農曆七月十八日歡迎;會之功德主回宮祝壽及召開會員大會.


每年冬至置天台,為全體之功德主呈檄文,祈福消災,永保平安順利.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日免費為全體功德主安太歲及光明燈.


本宮地址:台中縣太平市北田路260巷37號


電話:04-22792247                玉京天上玉清宮   宮主            何文華      


          0912-807020                                          主任委員    張喜年        敬上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石敢當能鎮百鬼.去災難

(石敢當)始於宋仁宗之慶曆年間:時任福建蒲田縣宰張緯,勘測縣治時偶得一石,其銘文謂:(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至元代大曆五年,縣令鄭押便將此記於其(勘輿學)中迄今.


至此後,舉凡里港口如遇有屋角.電線桿相對沖或住家.店面正對路沖時,便用(石敢當)作為阻擋,藉以防禦鬼怪之侵擾;不過,切記於豎立(石敢當)時,需虔誠祈求,方能逢兇化吉,鎮宅平安(出處:台灣宗教文史編修會).


好活潑的蛙



當大家都再忙的時後她在水池邊吃著小細蚊,我趕快請師姐去拿我的相機,她也好像知道,等我拍完時,我也陪她到水裡了.


大自然就是那ㄇ有趣,相生相剋,別忘有空多到戶外走走.


小翠蛙也很愜意歐


早起的初露,在發現她的時候她的同伴都鑽進水裏,只有她接受我的拜訪留下此珍貴的相片.記得


上一次的記憶是30年前外婆山上的蘆草上,都成群的出現..可惜在那次火災後,就沒在發現了.懷著希望去實行


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觸,.共勉之


四色平安金

四色平安金即天金.壽金. 卦金.福金通常用於廟宇開光,安座,奠基,聖誕祝壽慶典,或善男善女進香,迎神,祈福,許願時使用,四色平安金又稱四色金,為台灣傳統金紙,具有(四拜)禮儀之崇高敬意;所謂(四拜),即指稽首再拜之義;並意涵通達無阻,如老子所云: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也;使信眾虔誠之心上達諸神佛.(出處:道源出版社)

拜佛.敬神需燒天金

天金,是我國民間專門用來燒給上界神等之金票;據史實紀載,自古以來便有敬神.拜神之禮儀後,善男善女即知道焚燒金紙.用以表達他们內心對神.佛的萬千崇敬與感恩之意.


因此之故,舉凡對神.佛有所祈求,天金便當作(禮金)藉以表達對神恩感激;而神佛萬壽聖誕時,天金亦可用作住祝壽之獻金,用以表示人間之虔誠敬意;此外尚可作為還願時之達謝禮金(出處:道源出版社).


玉京天上玉清宮之黃庭經為養生修煉經典



(黃庭經)為道教茅山宗的主要經典,後亦為全真道的功課之一,其為現代養生學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所謂(黃庭),黃指中央之色,庭指四方之中,(黃庭經)則是(上清黃庭內景經)和(上清黃庭外景經)之泛稱.另有(黃庭中景經),一般言(黃庭),均不包括(中景)再內.


(黃庭經)以七言歌訣形式描述道教的修煉與養生學說,亦為道教思想結合古醫學的修真書.其(外景經)主張扶養性命.恬淡無為.無思無慮.固守虛無.積精養神,以達到長生之目的;闡述調息.藏精.咽津等修煉方法,強調修煉時應使經至黃庭,氣歸黃庭 ,神入黃庭.


而(內景經)是主張以虛無為主,修煉方法則著重為存想自身的八景二十四神,並呼其名,還填本宮.


(中景經)分中黃之道,黃庭之景,虛四谷,塞二充,開二洞,立八柱,正位, 正性,渾舍等九章修煉方法.


(黃庭經)不知何時由何人所撰著,僅知晉代葛洪已有著錄.而王羲之寫經換白鵝,歐陽修(集古錄)皆有記錄,謂於晉穆帝升平元年(永和十四年.公元三五七年)曾親見(黃庭)(外景)石本,故後世習以(黃庭)稱(外景).而(內景)所提及之神名,均為南北朝以前所未出現者,故其成書較晚於(內景);(中景)則疑為後人所作.(出處:台灣宗教文史編修會).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玉京玉清宮之(三炁)為天地之尊,(九氣)為萬物之根

<三清>化生諸天,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以無生有,歷經[龍漢.延康.上皇.赤明.開皇]五劫開圖,故有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及太極]的時空之分,整個宇宙在[太易]之時,只是無際的一片虛空,連氣體還沒有,(元始)於其時化炁分真,至[太初]時才開始有了氣體,道經稱為[延康元年].到了[太素]之時才是質的始成時期,道經稱[赤明之年].以上這段久遠的時空,就是大家所熟稱的[無極],亦即[元始一氣化三清]的一段久遠時空造化過程.


那時雖然以具形,氣和質,但猶未分離,故而稱之為[混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天無地,清濁未判,渾如無物.


[太易]變而為一,是謂[太初],以一炁化三,狀如圓團,上炁稱為[始];中炁稱為[元];下炁稱為[玄],是謂[玄.元.始]三炁,而[太始]復以三炁化九,是為[太素].


九氣隱於空虛之中,至三炁開光,[太極]形成,輕清積陽而為天,凝宰積滯而成地,九氣列正,日月星宸,陰陽五行,人獸品物,則均受其生成,故[三炁]為天地之尊,[九氣]為萬物之根....[出處]大道文化編輯中心.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若夫修道,先觀其心.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心動無靜,不動了真.


心為禍本,心為道宗;不動不靜,無想無存,無心無動,有動從心; 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無所住,住無所心;了無執住,無執轉真;空無空處,空處了真.


老君曰: 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有何所得!為諸眾生,強名得道.


老君曰:吾觀眾生,不了其心.徒勞浩劫,虛役其神.與心無了,永劫沉淪.依吾聖教,逍遙抱真.


<來自虛無,為萬物之主,天地之宗,無形無象,無聲無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然雖無形,而能生形,無象而能生象.以言其神,為不神之神;以言其氣,為真一之氣;以言其精,為真一之精;又名真種,又名金丹.>


<真一之氣,歷萬劫而不壞,超群類而獨尊,生死不拘,有無不立,為後天精氣神之本,為先天精氣神之主宰,乃至陽之物,天上之寶.>.....(修道辨難後篇參證).


玉清宮之天心即在人心現


一切惟心心最危.範天圍地發光輝.天心即在人心見.人合天心天弗違.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金錢龜

金錢龜(金錢歸),自古以來即是民間用作(鎮吉宅.守財氣)聖品.


龜也是長壽,富貴之象徵.唐時,帝王之府更以(龜袋)取代玉佩為至高權威.因而,數千年來,民間之拜神儀式,或年節慶典時,亦多以紅龜.壽龜.金錢龜,作為善信祈乞之供物,用以保平安.鎮財氣; 祈求財運和子孫興旺.父母長壽之聖品.(出處:台灣宗教文史編修會).


道德經為道教主要經典

道教奉為始祖的老子所著(道德經),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各國思想家亦極重視.(公元1988年),(道德經)英文譯文版權,經美國八家著名的出版公司激烈競爭標購,最後由美國哈潑出板公司以十三萬美元的最高價穫得;相當於每字二十六元美金,創下美國版權費的空前最高紀錄.由此可見(道德經)的身價及內容,實在博大精深.


(道德經)全文五千字,故稱(老子五千文),又稱(老子),(道德真經),張道陵創五斗米道開始時,即以此為道教經典來頌習 .西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共分八十一章, 前三十七章為 (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闡述老子(道德經)的精華.


(道德經)中心思想為(道),全書第一句就說:[道,可道,非恆道].並說: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而道教信仰核心亦為[道];因此,道教的教義和神仙方術,均由此而來. (出處:台灣宗教文史編修會).


 


太上感應篇

         (明義章) 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示警章)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隨 之; 吉慶避之,惡星災之 ;算盡則死.


  (鑑察章)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壁之.


  (指微章)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悔過章)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力行章)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兇人語惡.視惡. 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其禍.


 


         備註:12年為一紀.100日為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