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玉清宮之珍惜所愛



 


你今天真的沒辦法趕回來嗎?
他出門的時候,妻送到門口,眼中帶著些許期盼與懇求.
"
太太,這個客戶很重要,我們可能會談到很晚,我就在那兒旅館住下,不必等我回來了,明天我們再慶祝嘛!"
"
好吧!開車小心."她語氣中掩不住一絲失望.他給了她一個吻,拎著公事包上了他心愛的Benz,緩緩駛出別墅大門.
今天是他與妻的結婚週年紀念日.真是歲月荏苒,想當初他認識妻的時候,立刻被她吸引住.他欣賞她的才華與能幹,獨立堅強,以及善體人意的溫柔.到如今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是對的.這些年來她扮演一位相當稱職的商人妻子,給予他莫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他長年在外奔波之時,獨立撐起一個家,兩個孩子聰明可愛又有禮貌,人人稱羨.而妻兩次臨盆他都缺席,所以妻常開玩笑說人生重要時刻,大概除了他們的婚禮他必得出席外,另外唯一的一個就是她的喪禮了.
他對妻的微詞並非不覺,而是目前正面臨他事業的起飛.當初她就是因為了解他的夢想,欣賞他的勇氣,才以心相許.他知道妻仍然是世上最了解他的人,他的努力也全是為了她,她一定會明白這一點而諒解他的.不久,車子經過一家很大的花店,他立刻停車.妻喜愛深紅色的長莖玫瑰.他訂了七打,七週年,一朵代表一個月,玫瑰色的幸福人生,附上一張精美的卡片,由花店代送.
當他用力推開花店玻璃門時,不意將一個手捧一盆植物,身穿深綠色夾克的老人撞倒.
"
啊!對不起,老先生,您還好吧?"
他急忙想攙起老人,可是老人卻不顧自己,先急忙查看那盆差點脫了手的植物.
"
喔!還好還好,老天保佑.這盆茉莉幸虧沒摔著."老人喃喃自語.
"
對不起,老先生.您還好吧?要不要我送您去看醫生?"
老人搖頭."不用啦!我身子骨還算硬朗,沒事沒事.這是朋友辛苦栽活的,他知道我老伴兒最喜歡茉莉花的香味兒了,我得趕緊拿去讓她瞧瞧.
今天呢也是咱兒倆結婚四十五週年的日子,她一定很開心的啦!"
他目送老人的背影,心裡充滿感嘆,真是老而彌堅的夫妻之情啊!
等到去了一趟公司之後出來準備往高速公路.他的車子飛馳得一直很順暢.
正在慶幸沒遇上塞車時,他突然對路旁的一幕景象給震得呆住───
上午他撞倒的那個老人,身穿同件深綠色夾克,在路旁拿著工具細心地
為一座墳墓除草,而那盆茉莉被端端正正地供在墓碑前,還有素果馨香.
他立刻掉頭,駛回出門的原路,在那花店前停下,他衝進去.
"
很抱歉,先生,花還沒包好,我們馬上......"
他搖頭."不必了,我親自來送."

把握.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玉清玄真子之行與形




 


二月四日靜坐金玉母娘降詩:(行與形)


  


     求長生;死不還又如何,渡死能覆生


  


   不還又如.


 


  往往覆覆;生生死死,來來去去又如何.


 


 


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人生不應以<生死>


 


為介懷,人有生必有死,生死乃宇宙自然之變化.


 


不應以壽,以生為幸.也不應以夭,以死為慮.


 


上德悟之;昇為天官


 


中德悟之;南宮列仙


 


下德悟之;在世長年昇入金門


 


用道教祭典以延生,成或不成須以自我福報為論.祭典為形,


 


人為行. 有延生者是否應為累世之因果去求化解,起而行善


 


.


 


為今世人須修之課題也,不然為慾望延生也是枉然;一但結


 


冤三代報不休,不可不慎也.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為道而來



 


小時候約 5-6歲中就跟同年的小朋友有不同的地方,當時約


 


40.50年代農業社會大家以農為主.看到隔壁有老人去世.都會


 


站在喪家門口看著想著,亡者現在跑去哪裏還會回來嗎. 心中


 


在想這樣就結束了ㄇ, 靈魂會帶著在世間的善惡去輪迴嗎.


 


從此之間雖然不常,但每每睡夢中(約子丑之時),元神都會出竅


 


在半空中一目了然的看世事,但看到的事物隱約在一個月內


 


都有成為事實,也許是跟我有緣份或前世因果吧.(例如:生命之


 


結束.或世界國際之大事件),.那時無知看到的世事都會跟家母


 


.如今想起都罵我烏鴉嘴少開口,每次說都實現.加上家裏知


 


識程度不高也沒遇到高人志士之指點,使我不知此為玄機,


 


直在不知不覺中破了玄機.導致成人後在事業親情皆沒有很


 


好的好緣,還好在23歲時有跟隨李益昌居士學佛三年,當時居


 


士還沒出家在台中五常街正義宮研讀經典求取知識.


 


26歲時老師出家去捕里靈嚴寺法號自本法師擔任總幹事,


 


沒跟隨去埔里,但心中還是很尊敬他.老師離開後, ,因為虔


 


誠的媽媽拜託,所以有慶典節慶都在太平竹興堂服務幫忙.


 


因緣際遇下即開始接觸道教之事務,和體會萬物眾生在祈求


 


之事項及宮壇主持渡眾生得失之間.


 


便有所感慨修道人應是要無名無利去對待眾生,在那時看到


 


眾生的苦,暗暗下願.有朝一日能渡眾生之時會以無名利之心


 


去度眾.


 


此時年少滿懷壯志於事業上奮鬥多年,當自己有成就時,卻也


 


因父喪母喪及兄弟間之投資不順,得到的也是雙手空空,也許


 


這是前世之宿願,尤其到40歲時即生了一場大病.這段時間遂


 


看了道教之經典來度過這段療養期.漸漸領悟此生帶來註定


 


為濟世弘法修道之命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