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旱溪媽祖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的由來,歷史相當悠久,相傳在清朝道光初年,「大屯區」部分地區稻作,發生烏龜病蟲害,蔓延情形十分嚴重,當地農民深以為苦,遂前往樂成宮恭迎「旱溪媽」前往邊境,於農曆三月初一自鳥日下哩仔開始出巡,忽然烏雲密佈,天降滂沱大雨,烏龜蟲立即被掃滅殆盡,接著一庄又一庄均神到蟲除,農民重獲生機,咸認係媽祖威靈顯赫所致。由於十八庄民對旱溪媽感恩加上邊境的特殊宗教儀式,也因此台中地區一帶,有一句流傳俗諺:「旱溪媽祖蔭外庄」,寓意著不論是本庄或是外庄信徒,只要虔誠篤信旱溪媽祖,都能得到「旱溪媽」一視同仁的庇祐。



另有一則俗諺:「旱溪媽祖大旗腳(台語)。這句話是說,因為媽祖出巡時都有「大旗」的陣頭,遠遠望去媽祖正好在大旗之下,所以有了這句話的說法。根據樂成宮董事陳文雨先生指出,當時邊境地區,都有大旗的團體謂之「彩旗鼓」,乃由六人所組成的鑼鼓陣,最前一人舉大旗,另揹鼓一人,打鼓一人,打鑼一人,打鈸二人。邊境隊伍有「大旗」百餘面,且陣頭有獅陣、騎布馬、公揹婆、採茶歌、牛犁仔陣….等參加,隊伍之龐大可想而知。









 











 




 



 



 



 



 


農曆三月二十日,十八庄遶境完成,媽祖起駕回宮,當天旱溪當地居民均須備酒席,招待人數眾多的「大旗」成員及遠道而來的親友,早年庄民生活較為貧困經濟狀況較差者,負擔太重,甚至將棉被、農具拿去典當,再將所得準備飯食,招待「大旗」成員時,庄民手中夾著鴨肉請「大旗」成員時,口中卻說著:「人客棉被夾去配」(台語)聊以自我解嘲。直至近期農曆三月二十日宴請大旗陣頭的習俗,漸改至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的當日再擺桌宴請親友,遂有「旱溪媽祖吃尾餐(台語)的說法。







 



現今下哩仔庄「慈聖宮」尚保存著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歲次辛未花月吉置的大旗,彌足珍貴。


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


媽祖是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無論大庄或小庄、山村或漁村、鄉鎮或市街、港口或內山,都可看到媽祖廟。有些媽祖廟甚且是跨鄉鎮或區域性的信仰中心。有些地方即使沒有媽祖廟,也會有祭祀媽祖的活動。有關媽祖的祭祀活動除了「媽祖生」為媽祖慶賀誕辰之外,進香與迎媽祖的活動是最普遍的。我們不妨從媽祖的相關活動來看媽祖信仰的社會、文化與歷史意義。



主神與客神一起參與巡境


神明都會有聖誕,媽祖生日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有的祭祀活動都環繞在其生日前後舉行。一般會選在生日之前舉行進香的活動,以便在聖誕之前媽祖可以回到本地,接受本地信徒為她慶賀生日。生日當天和一般「神明生」一樣會有巡境的活動,在媽祖自己的轄境內巡繞,以保佑境內平安。有時自己的媽祖還不夠,還要到外地請別的媽祖來當「客神」,因此巡境之前往往舉行請媽祖或迎媽祖的活動,以便主神和客神一起參與巡境。特別原本沒有祭祀媽祖的村莊,也常在「媽祖生」時從外地請一尊媽祖來迎鬧熱並繞境。



「迎媽祖」的巡境活動


所謂的「迎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庄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例如,台中縣霧峰、烏日與大里地區有一個「東保十八庄」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共有十八個村庄參與,這十八個村庄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庄媽」。每年三月初一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台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庄媽」在前領路,各庄依一定的順序,逐日在庄內迎神繞境並請客。



「進香」表達對該神明的敬意


「進香」則是到遠處的、有名的、歷史悠久的、香火旺盛的寺廟去朝香,表示對該神明的敬意。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並不會把對方的媽祖之神像請回來,只是去分沾她的香火,因此自己的神明是要出去的,到了進香對象的媽祖廟,神像也要進去,放在神殿上,有時是用「掬火」的方式,有時是用交香的方式,沾取對方的香火。另一個與迎媽祖的差別是進香的地點不一定與地域層級有關,因此進香的地點遠一點也是常見的事。



希望自己神明的香火也同樣旺盛


媽祖進香雖然是去表示敬意,給對方面子,但是自己要的是裡子,也就是說儀式的作用在沾取或分割對方香火到己方來,希望自己神明的香火也同樣旺盛,因此進香回來都要舉行繞境的儀式,神明繞過家家戶戶,把香火正旺的神明的香爐裡的香枝,與信徒家之香爐的香枝「交換香」,目的即是為了利益自己境內的信徒。進香雖然需要的花費龐大,但是生財有道的廟宇常藉進香賺錢,因為一般人也喜歡參加進香,左鄰右舍、呼朋引伴同往參加更是樂趣無窮,既是神聖之旅,也是觀光之旅,又是社交之旅,一兼二顧三顧,這是台灣人的行為模式。最重要的是,共同舉辦進香的地域社群藉著進香的共同行腳,促進彼此的共同體或社群意識,這是進香最明顯的社會意涵。因此進香的來去兩造之間不無名與利、面子與裡子之互惠性交換的意涵。海峽兩岸媽祖的交流也應如此,我向你表示敬意,你自當待我以禮。神明間的行為表現其實亦是人間的交際邏輯。



媽祖的台灣化--由海神而成雨水之神


台灣的媽祖神像有一些特色,黑面是其一,雍容富貴是其二,與大陸消瘦的粉面媽對照強烈。媽祖原是海神,緣起於莆田湄洲嶼小島上的漁村之女,生前死後都有護佑海上安全、救助海難的靈驗事蹟。台灣先民攜之渡海來台,保佑平安,在台拓墾以來,迭獲庇佑,媽祖已然台灣化,由海神而成雨水之神,「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傳說更助長迎媽祖常帶來雨水的事蹟傳播。台中縣大肚與龍井地區,有一個「西保二十庄迎媽祖」的組織,當地有一則諺語最能傳神的表達媽祖帶來雨水以及三月時節氣候陰晴不定的景況:「墩仔頭烏,營埔雨,林仔爛糊糊,澇婿浪雨滂,王田燒死人,山仔頂著青驚,社腳去探聽,講無影,大肚戲相拼」。



衍生出水利神與農業神的性格


雨水太多造成水災時,卻又有「掃溪路」的靈力,也就是說,巡境或迎媽祖時,神轎特別繞過插香之處,該年若遇氾濫之水,必然順此而流,不侵庄社。總之,無論是止風歇浪、海上救難,或是呼風喚雨,說停就停,叫流就流,均彰顯媽祖具有控制水的靈力。台灣湍多水急,遇雨多災的自然環境自然衍生出媽祖之水利神性格,以適應農業時期台灣社會的需要。而農耕最怕稻蟲害,媽祖也有驅蟲的靈力。這使得媽祖更具有農業神的性格。此外,最誇張的媽祖靈驗事蹟是二次大戰時,美軍轟炸台灣,媽祖顯靈在半空中掀裙接住炸彈,這個故事台灣南北皆有傳說,可以想見戰時人們的恐懼,求之神明,如望救星。



具有整合人群的作用


媽祖姓林,林姓視之為祖姑婆,崇奉尤濃。台灣陳林半天下,媽祖香火不興也難。況且媽祖除了是一庄一社、一鄉一街、一鎮一堡所祀之外,她亦具有整合人群的作用,例如,苗栗中港慈裕宮(五十三庄)、台南後壁下茄苳泰安宮(三十六庄)整合泉州籍與客家的人群;台中萬和宮南屯媽整合二十五字姓,彰化南瑤宮南門媽整合漳州籍與福佬客三百五十個左右的村庄,彰化社頭枋橋頭天門宮(七十二庄)、斗南順安宮(五十三庄)亦整合漳州籍與福佬客人群,北斗奠安宮(五十三庄)整合泉州籍與漳州籍的住民等等。



媽祖的祭典形成聯庄組織


也因此媽祖的祭典會形成十三庄、十八庄、二十四庄、三十六庄、五十三庄、或七十二庄這樣的聯庄組織。為了媽祖祭典的需要,各庄就要準備各式各樣的熱鬧陣頭,以便在迎神賽會時得以代表村庄參與別庄的熱鬧活動。媽祖的祭典因此帶動各項民俗曲藝與武藝的發展,眾多的曲館與武館之所以在台灣中部特別盛行,也是因為台灣中部有很多媽祖的大型區域性祭典組織,允為媽祖聖地之故。可以這麼說,如果只是為了一庄一社的祭典所需,民眾大概不會有什麼興頭去花錢花力組織曲館與武館,並傳承民俗藝術。感謝台灣媽祖,興我台灣文化。


 


 



 



1 則留言:

  1. 2009 從影像看媽祖   (時間更改版)
     
    一、活動名稱:
       2009 從影像看媽祖
    二、活動目的:
       媽祖是台灣人的母親,其形象相當有親和力,在這土地上有許多媽祖相關傳說與事蹟,藉由鏡頭的運用來宣揚媽祖的慈愛精神,也聘請導演或學者與學員們面對面討論,希望藉由這樣的風潮,結合媽祖的慈悲來端正風氣,更能深入人心。
     傳統與創新,讓媽祖信仰深植每一個人的心,讓這分善的種子發揚光大。
    三、活動日期及時間:
    更改時間為:98年1月17日至98年1月18日,共計二天一夜。
    四、活動地點:
    嘉義縣新港奉天宮
    五、活動組織:
       指導單位:內政部 經濟部 教育部 交通部觀光局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農委會 行政院新聞局 嘉義縣政府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新港奉天宮
    承辦單位: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文物義工團 員林中州技術學院 視訊傳播系
    協辦單位: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六、活動對象:
    1.凡對媽祖與鄉土文化興趣,以及熱愛之大專以上青年及社會人士,共計一百五十人。
    2. 凡參與二天一夜2009從影像看媽祖活動之學員將請教育部開立研習證明實數。
    七、活動費用
        全額補助,但須先繳交保證金一千元整,保證金於98年1月11日 座談會後發還。
     
    2009 從影像看媽祖~讓媽祖show出來   
    一、競賽主題:    徵求以「媽祖」為核心來呈現媽祖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地位影片,有關媽祖遶境、媽祖傳說事蹟、媽祖與文化宣導等相關主題故事均可參賽。
    二、活動組織:
       指導單位:內政部 經濟部 教育部 交通部觀光局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農委會 行政院新聞局 嘉義縣政府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新港奉天宮
    承辦單位: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文物義工團 員林中州技術學院 視訊傳播系
    協辦單位: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三、競賽主別:
         1.學生組:高中職以上,不限科系,不分男女,均可以參與。
         2.社會組:不限年齡,不分男女,均可以參與。
    四、參賽資格:  1.不限,凡對媽祖文化有興趣,竭誠歡迎個人或團體報名參賽。
      2. 影片必須是1997年後完成之作品。
    五、獎勵方式:  1. 新港媽金牌獎:1名,獎金新台幣三萬元整及獎牌一面。  2. 新港媽銀牌獎:1名,獎金新台幣二萬元整及獎牌一面。  3. 新港媽銅牌獎:1名,獎金新台幣一萬元整及獎牌一面。  4. 優  選:3名,各得獎金新台幣五仟元整及獎狀一紙  5. 佳  作:10名,新港奉天宮媽祖交趾陶一尊及獎狀一紙。
      6. 入  選:20名,新港奉天宮文昌筆一對及獎狀一紙。
    ※(以上獲獎之作品本會將製作成冊與光碟。新港媽金牌獎、新港媽銀牌獎、新港媽銅牌獎、優選之得獎者於手冊與光碟製作完成後將贈送一本為紀念。)
    六、報名日期:  即日起至2009年3月11日 止(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聯絡單位:
    1.      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文物義工團
    2.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新港奉天宮)
     電話:(05)3742034轉15 (新港奉天宮)洽林汝靜小姐
        3.  聯絡人:莊明軒 kenny06246@yahoo.com.tw
     
    以上活動詳情請看:
           情繫新港 ( 家族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hsin-kang/
            奉天義行(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m 032399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