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鹿港天后宮(出處鹿港鎮公所)










標題─天后宮

美化網頁之分隔線圖示











左標題


天后宮正門(鹿港合歡攝影提供)右標題

美化網頁之分隔線圖示



項次標示符號  位置
        鹿港鎮中山路430號。


        天后宮官方網站:www.lugangmazu.org,信箱:lugangmazu@yahoo.com.tw
 
項次標示符號  簡介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民前二百廿一年,係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租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


標題─天后宮簡介


美化網頁之分隔線圖示


媽祖神像(鹿港合歡攝影提供)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民前二百廿一年,係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鹿港天后宮分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有北港朝天宮、朴子配天宮、彰化天后宮、大肚永和宮、土庫順天宮、台西安海宮、埔里恆吉宮、枋橋頭天門宮、北斗奠安宮、溪洲后天宮、新店后儀宮、基隆后天宮、中崙慈賢宮、澳大利亞墨爾本、美國柯羅拉多洲、日本長崎平戶市媽祖文物保存會等共達貳仟餘座,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租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尤其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獨具匠心,彩繪及木石雕刻,皆精緻絕倫巧奪天工,故有藝術殿堂之稱。廟中陳列的珍貴史料及宗教文物,更是令中外人士嘆為觀止。如前清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古代碑記及鹿港天后宮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鹿港天后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本省絕無僅有之文物。此外,尚有明朝宣德年製的進香爐、民初雕製的精緻鳳輦,全副儀仗等,數量之多,難以枚舉。自從湄洲祖廟毀於文革後,奉祀於本官之湄洲開基聖母寶像,及有關湄洲文物,更受到廣大信徒重視,而成為碩果僅存的歷史瑰寶。


標題─創建


美化網頁之分隔線圖示


項次標示符號  施琅迎二媽
        在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施琅將平台時所恭請湄洲祖廟之開基媽﹝二媽﹞神像留台奉祀後,開基媽便停駐在「船仔頭」的媽祖廟接受鄉民的香火奉祀。


項次標示符號  施世榜獻地
        由於媽祖廟的香火日漸鼎盛,原有媽祖廟的空間已不敷使用,再加上鄉民的生活情形日漸改善,鄉民在感念神恩的情形下便將舊廟遷至「粟倉內」並改建成規模較大的廟宇,其平面格局則無法得知,直至施世榜獻地﹝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二五年﹞重建天后宮,才正式將媽祖廟遷建於現址。


標題─天后宮沿革


美化網頁之分隔線圖示


一、鹿港昔時為天然良港,與大陸商貿頻繁;為求航海安全,眾善信集議於明永
        曆元年 ﹝民前二百六十五年﹞建立,崇祀媽祖,作精神寄託之所。
二、自湄洲開基聖母奉祀於本宮後,神澤廣被,香火日盛,致廟宇不敷眾用。遂
        於雍正三年﹝民前一百八十七年﹞由施公世榜獻地及諸信士踴躍捐獻,得以
        擴建。
三、嘉慶十九年﹝民前九十六年﹞,因為殿宇漸趨頹廢,於是有泉、廈、布、
        糖、油、□、染、南等八郊﹝郊即今之進出口商公會﹞協議,發起捐款重
        修,廟貌方再現輝煌。
四、清同治八年冬﹝民前四十三年﹞,又有廳憲孫壽銘及進士蔡德芳,偕同郊商
        士紳及大小船戶捐資復修,於同治九年孟春興工,至十三年孟冬歷四年告
        竣。
五、民國十一年,辜顯榮倡議重修,黃秋、黃清俊、陳堯等輔助,鹿港本地商戶
        及各地善男信女極力捐輸,耗資百餘萬元,於民國二十五年始告竣工;此次
        重修,使得天后宮廟貌莊嚴富麗,堪稱冠全台。
六、民國四十八年適逢天上聖母誕生一千週年,為紀念此一佳節,本宮管理委員
        會提議重建凌霄寶殿﹝天公殿﹞,全台信徒踴躍捐資,歷經數年始竣工。七、民國六十二年增建廟前大牌坊、左右龍樓鳳闕及四層聖恩大樓等,愈顯得壯
        麗悅目。
八、民國七十八年元宵,成立媽祖文物館,藉以進行媽租文物及宗教民俗史料蒐
        集、整理及展示以提昇寺廟文化的層次,並推動文化寺廟的理想。
九、民國八十二年三月招標,新建湄洲天上聖母香客大樓,於六月正式開工。十、民國八十六年二月香客大樓五至十樓套房正式啟用。
十一、同年八月香客大樓薪傳劇場完工啟用。


標題─修建沿革


美化網頁之分隔線圖示


天后宮在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施世榜獻地建廟以後,便已具備廟宇的規模雛型。以後的修建和擴建都是以當時的天后宮的規模為基礎加以整修。以下略述天后宮歷次的修建、改建及擴建的記錄。


項次標示符號  雍正三年
        雍正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由施世榜獻地,重新遷建媽祖廟,將原有的媽祖廟正式奉名為「天后宮」。此次重建的廟宇平面格局主要包括媽祖殿﹝主殿﹞及天公殿﹝後殿﹞。


項次標示符號  嘉慶十九年
        清仁宗嘉慶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地方人士有感於聖母聖祐昭赫、香火鼎盛,再加上遷建後已超過九十年未再整修,殿宇逐漸毀壞,於是由郊商與鄉紳士民共同聚資,發起募款重修。根據嘉慶丙子年所立之「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所記載,此次修建共募得的參仟伍佰捌拾餘元用來整修天后宮。工期自嘉慶甲戌年﹝西元一八一四年﹞秋季興工,至嘉慶乙亥年﹝西元一八二O年﹞春季完工,總共花了六年的時間。


項次標示符號  同治己巳年
        清穆宗同治己巳年﹝西元一八六九年﹞,由廳憲孫壽銘及進士孫德芳偕同地方鄉紳人士籌謀捐資重修,在同治九年﹝西元一八七O年﹞孟春興工,至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孟冬竣工。根據《重修廟宇碑記》的記載:「‥‥.將廟地移北八尺,增闢三尺,厥位依舊面西,俾對夕照佳景‥‥」可知此次修建屬於大規模的整建,除了維持天后宮原有面西的方位外,其它建築應屬重建。因此,此次修建後的天后宮平面格局的配置已包含了前殿﹝含戲台﹞、主殿、後殿及禪房護厝數間等,具備了清代中葉中型殿廟宇的雛型。根據宮內所保存的同治年間的照片可知,前殿通面為三開間,屋頂為單脊硬山式,造型較為簡單樸素。同時,由於為廟宇面西,為求遮蔽陽光,便在前殿再加一庇簷,前殿左右並出八字宮牆﹝約六尺高﹞,以確定其廟埕範圍,廟埕為磚材及石材鋪面,廟埕前立有旗桿座乙對。此次的大修一直維持到一九二O年代,約有五十年左右。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二年
        民國二年﹝大正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聘請泉州連詠川師傅重修及新彫媽祖等神像。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十一年
        民國十一年﹝大正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天后宮改組,主持總理辜顯榮倡議重修,陳堯、黃秋、黃清俊輔助議成,並由陳堯主事天后宮修廟事務之管理人。辜顯榮首先捐出三萬元做為基金,其餘資金由鹿港本地商戶及各地信徒捐獻,並於民國十五年﹝昭和元年,西元一九二六年﹞向台中州廳申請募捐經費,並決議不夠的經費由辜顯榮補足﹝約為二千元﹞。民國三十五年﹝昭和十九年﹞完工,工期長達十四年,如此便成為天后宮目前之格局。
天后宮此次的整建可說是一次全面的重建。其中三川殿部份全部拆除重建,並委請惠安溪底派匠師王益順設計三川殿部份,將原來單脊硬山式的屋頂改為歇山重簷式,面寬也從原本的三門式擴建為五門式,其中三川殿並增設複雜的八卦結網藻井,此藻井亦為王益順的代表作。至於主殿部份則由黃神通﹝人稱神通司﹞繪製設計圖,吳海桐﹝人稱海桐司﹞執篙。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四十四年
        民國四十四年,將宮內的彩繪全部重繪,聘請之匠師除鹿港地區頗富盛名之鹿津畫派的郭新林及柯煥章之外,並聘請鹿港地區之耆老﹝黃天素、施讓甫等﹞參與,至民國四十七年完工。本次彩繪工程是由郭新林及柯煥章兩位名匠共同施作。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四十八年
        民國四十八年,適逢天上聖母誕生一千週年,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倡議重修凌霄寶殿。經信徒踴躍捐獻,於同年五月舉行奠基開工典禮,民國五十年正月初六砌基豎樑,民國六十年完工。此次重建的主點工程為興建二樓式的凌霄寶殿,將原本一樓平台挑空處理,且原設計是為三開間的格局,左右兩側留下平台及迴廊,後來在三開間式建築完成後又改為五開間式,五門式的建築於民國五十六年完工。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五十三年
        民國五十三年進行屋頂剪黏工程,聘請台南的葉鬃、葉進益等人負責施工。由三川殿先進行,主殿、凌霄寶殿的剪粘工程亦於後續陸續施工。同年,並在凌霄寶殿左側建築二層樓香客大樓,於民國五十六年完工。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六十一年
        民國六十一年,完成凌霄寶殿及鐘鼓樓屋頂剪粘工程。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六十二年
        民國六十二年增建廟前大牌坊、左右護室及四層聖恩大樓﹝今天后宮圖書館﹞。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六十九年
        民國六十九年,修繕主殿及左右過水廊屋頂。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七十年
        民國七十年,左右過廊彩繪全部聘請彰化地方匠師陳穎派先生重繪,而三川殿前步口彩繪因已剝脫嚴重,也一併重繪。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七十六年
        民國七十六年,修繕三川殿及左右過廊﹝鐘鼓樓﹞屋頂。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七十八年
        民國七十八年,增設凌霄寶殿一樓媽祖文物館,左護龍並增設太歲廳。


項次標示符號  民國八十年
        民國八十年修繕主殿屋頂,民國八十一年三川殿屋頂剪粘重修,八十二年重修主殿屋脊剪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