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老子道德宮(六)

  《老子道德經》第六○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白話譯文:


        治理大國就好像烹煎小魚一樣,不可輕易去攪動它!


        以自然大道蒞臨天下,就連鬼怪的作祟都不靈驗了;


        非但鬼怪不靈驗,而是它所顯現出來的神氣不傷人;


        非旦它所顯現出來的神氣不傷人,就連統治者亦不會去逼害人;


        鬼怪以及統治者兩者都不來傷害人,因此人內在的本性就得以陰陽和合歸為一體了!


  藥方:


        不要老考慮「勢」如何?要考慮的是「道理」,順道理就能生長!


        自然大道的恩慈是:使得那會傷你的也不傷你了;自然大道的狠戾是:使


        那原來不會傷你的,竟然回過頭來傷你!


        有了泥土才能生長,大道所強調的只是這麼一點點!


        不要用「掃黑」的方式,會愈掃愈黑,應當用「照亮」的方式!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白話譯文:


        大國應居於眾流之下,天下眾流才能匯集於此,天下萬物才能安息於母懷!


        母親常安靜的關懷卻勝過了父親的躁動的責斥,因為安靜才能謙下的去關


        懷這個世界!


        正因如此,大的國家應謙下的去關懷小的國家,這樣就贏得了小國的信服!


        小國應謙下的去禮讓大國,這樣就贏得了大國的信任!


        因此,不論是謙下以取得信服,還是謙下以取得信任。


        大國不過想要領導諸小國,而小國不過想要能恰當的入事大國而已!


        這兩者都能各得他們所要的,就此而已,大國更應該謙下的去體貼小國的心聲!


  藥方:


        站在上方的,就要給人;處在下方的,才能得到別人的恩賜!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道理!


        最好的領導者,不是站在上方指揮,而是處在下方觀看,並且要懂得回到本源的看!


        不必打破身段,因為根本就沒有身段,有的只是讓自家生命恰當的、好好的活著!


        離去不必要的高傲,正視真正的卑下;卑下才有坤德載物!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白話譯文:


        自然大道是萬物所歸趨的奧秘之所。


        善人懂得去寶愛它,而不善之人則因為有它,所以方得和合保育。


        合於至道的美言可以得到別人的尊崇,合於至道的美行可以提高人的形象。


        即使人會做出不善之事,但自然大道企怎又忍心拋棄它呢?


        因此要是你立為天子,並置設了三公,即使是擁有了兩手相拱的璧玉,並


        且乘坐駟馬所駕的華車,這都不如進入到這自然大道之中,好得安歇!


        古先聖人之所以特別尊榮自然大道,這又為什麼呢 ?


        難道不是說:只要真心探求,必有所得,即使獲了罪,也可得大道之保育


        而豁免,正因如此,自然大道是天下人所尊榮的。


  藥方:


        自然大道是萬物所歸趨的奧秘之所,它以包容為德!


        世間紅塵,且讓它囂嚷一下,也就沉寂了!沉寂了,就好。


        靠著外在的華美、光鮮,是不實際的;要由內在樸實的生長起來!


        大道無形,去掉了「形」,進到了「無」,這樣才能入乎「道」,最後是


        要無所不在的「大」,這是一個不休止的歷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白話譯文:


        無所造作,自然無為,而勇於有為;不生事擾民,自然無為,而勇於任事


        ;不嗜厚味,自然無為,而仔細品味!


        大事看小,多事看少;面對怨懟,要有大道包容之德。


        要去做難事,就從易處做起;要去做大事,就從細處做起。


        天下難事一定得從易處著手;天下大事一定得從細處下手。


        因此,聖人始終不敢自稱為大,正因如此,所以才能成就其大。


        輕易應諾的人一定少了些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一定會遭到更多的困難。


        因此,即使是聖人對任何輕易的事也謹慎而莊嚴的像是難事去面對它,所


        以到頭來,天下事也就都不困難了!


  藥方:


有一個做事原則要記得: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容易的通過了,難的也變簡單了。


        要鄭重其事,但不要焦慮;要放下,但不要忘了;要緩緩地處理!


        不要再計畫了,開始吧!有了第一步,一切就好端端地來了!


        可以慢些,但不能停歇;要綿綿若存的努力!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白話譯文:


        安定才容易維持,還沒有徵兆才容易謀策。


        脆弱容易被分化,微弱就容易消除。


        在還沒發生前就要去做,在還沒亂以前就要整治。


        就像兩人合抱的大木,是從毫末般萌芽長成的;


        九層樓的高臺是一畚箕一畚箕堆累起來的;


        千里的旅程是從足下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太造作有為,往往會失敗;執著不放,反而會失去了機會。


        因此之故,聖人自然無為,因而不會失敗,沒有執著不放,因而不會失去先機。


        一般人做什麼事常常是快要完成了,反而失敗了!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能夠好像原初的努力一樣,謹慎的去完成一件事,那就不會有什麼失敗的事了!


        因此,聖人不貪求他所想要的,不寶愛世俗人所以為的難得之貨;


        聖人之所學不是一般世俗百姓所追求學習的,對於眾人過頭追求的有一深


        刻的反省作用,用這樣的方式來輔助天下萬物,務使其自然,所以他是不


        敢執著造作!


  藥方:


        要懂得見微知著,或者見縫插針,不要讓它勢態擴大了!


        不是去弄心機,而是回到「大道之源」,你自會有一番機趣,並因之而玩


        味一下「道之幾」也,進一步體會歷史之勢!


        天下不是打來的,而是人們送給你的,不送給你,奈何?要人家送給你,


        那就要懂的謙虛些!


        快成功了,就是最危險的時候;要懂得「保合太和」,要懂得好自努力,慎終如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白話譯文:


        古來聖人善於依著自然大道來治理國家,他並不喚醒人們的利害智巧,而


        是要人民守著純樸愚厚。


        人民之所以難治,正因為人們的利害巧智多了,


        因此,用利害巧智來治國,這便戕害了國家!


        不用利害巧智來治國,這才是國家之福!


        知道以上這兩個道理,那也就真切了解到治國的準則了;


        能夠恆久體會這準則,這就叫玄遠幽深之德。


        玄德是何等的幽深而深遠啊!


        它和一般世俗的事物是截然相反的,如此才能自然無為,大順而成。


  藥方:


        天下國家不是用計較心去做成的,而是用一番真心做成的!


        要守愚,純樸自然,看似笨笨,其實才能生長!


        追求世俗,太辛苦了,何妨守著原先的純樸氣質,雖然粗粗的,卻有力量!


        最「玄」的事是:好像沒有,其實是有,生命的奧秘就在這裡!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白話譯文:


        「汪洋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眾谷之王,因為它善處卑下,故能成為百川


        眾谷之王。


        因此,統治天下的聖人想要居於人民之上,必得以謙卑的言語來取得人民的信賴;


        想要人民站出來,那麼聖人必得把自己退到後面去!


        因此,聖人處在上面而人民不覺得有沉重的壓力,站在前頭領導而人民不


        覺得有妨害!


        這樣一來,天下人都樂意推戴他,而不會厭棄他;


        這是因為聖人不與人相爭,因而天下人沒有人能與他相爭!」


  藥方: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領導者了,那你就儘可能的謙卑吧!如果你將要成為領


        導者,那你要學習謙卑!


        落入競爭的機制,那有爭得過的道理;只有不落入競爭的機制,才能爭得過人!


        等在下頭,別人會給你;站到上頭,那你就得給人;好好選擇吧!


        卑下得別人都不覺得你是一號可競爭的人物,但你卻是一最能競爭的人物


        ,這局勢如何,不問可知!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白話譯文:


        天下人都告訴我「道」太大了,什麼都不像,


        正因為道太大了,所以什麼都不像,要是它像什麼,那早就銷損殆盡了!


        我有三條寶貴的原則,一直持守而珍惜著它,一是慈愛、二是儉樸、三是


        不敢自傲,居天下之先。


        因為慈愛所以勇敢,因為儉樸所以寬廣,因為不敢自傲居天下之先,所以


        能成就大器。


        要是,你捨棄了慈愛卻好勇,捨棄了儉樸卻只浪費,捨棄了謙讓卻只爭先


        ,這麼一來,你就死定了。


        要是能夠慈愛,那一旦戰爭才能得勝,守護起來也才堅固;上蒼救人是用


        祂的慈愛之心來衛護他的。


  藥方:


        滿懷「愛」的人,無所怖慄、無所憂懼,因此是最為勇敢的!


        「儉嗇之道」可以令人回到自家生命之源來,不外放、不衰歇!


        不用急,在後頭,只要有生長的力量,後頭總會跑到前頭來的。


        戰爭是不得以的,只有「愛」才能化解戰爭!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


        是謂用人之力,


        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白話譯文:


        善於做勇士的人不誇奢自己的武力,


        善於帶兵大仗的人不輕易被激怒,


        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和敵人硬拼,


        善於用人的人能謙卑的聆聽屬下的心聲,


        這就是不與人爭的美德,這就用了人的真切力量,


        這就配合了大自然,是古來最高的原則。


  藥方:


        「對治」很辛苦,要懂得轉圜,留了餘地,才可能轉圜。


        「生氣」是下下策,要懂得不生氣,才可能鼓足勇氣,克服困境!


        什麼事都自己做,那鐵定會累死;做領導的人,是去領導人做事,不是讓


        事把自己做死了!


        大自然的啟示是:讓該活動的活動,自己還給它個自己!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吾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白話譯文:


        古來用兵有個訓言說:我不敢主動挑戰,而只是被動應戰;


        我不敢逞強前進一寸,我寧可後退一尺,


        這就是要行動而無行動相,出手而又無出手相,執握武器而無武器相,往


        前進攻而無敵人相。


        戰爭禍害莫大於輕敵,一旦輕敵將會喪失了我們最可貴的東西;


        因此,兩軍對峙打仗,哀憫天下蒼生者必能勝利!


  藥方:


        凡屬於「生」者,就主動參與;凡屬於「死」者,就被動些吧!


        有了最深沉的悲憫與關懷,一切著相的戰爭,都會過去的;而且一定會成功!


        老在意會贏與否,那就很難說;用了氣力、智謀,一切由它去吧!放開往


        往是最大的力量!


        有餘地可退就退,不用急地反擊,長成力量時,它就衰頹了!悲憫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