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新竹靈隱寺


日據時代


        位於新竹市郊的青草湖,湖水取自新竹縣寶山鄉的客雅溪,在還沒興建成水庫之前,原本是一座天然的小湖泊,因為湖邊綠草如茵,所以當時附近居民稱之為「青草湖」,後來台灣割讓給日本管制期間,日本政府為了要編門牌號碼,便把本地地名稱為青草湖,當時日本政府曾多次計畫修築青草湖水庫,但限於經費不足而沒有實現。




國民政府時期


        民國34台灣光復,國民政府將青草湖改名為「柴橋里」。


        青草湖改建成水庫,歸功於靈隱寺南無尚師。當時有建造官員膳房,供出差公務員居住,水利局長每次出差時都會來此居住,除了欣賞怡人景致外,更讚嘆青草湖適合興建水庫,再加上南無尚師語重心長,表示新竹市南區和香山一帶農民常受旱災之苦,後來水利局長便開始計畫興建青草湖水庫。


        在第一位民選新竹縣長朱盛淇時代,由當時的省水利局及新竹農田水利會共同開闢為水庫,自民國42年開始動工到民國45年完工;當時集水面積達到三十平方公里,蓄水面積也達到二十四點八五公頃(滿水位),儲水量125公噸,灌溉面積六百公頃,成為台灣光復後興建的首座水庫。


        我們很幸運找到了現在服務於新竹影像博物館王台新女士,述說著當年由內政部長王德浦主持的青草湖水庫落成典禮發生的一則趣聞:


        當時台新女士的父親借了一艘小船,在船上裝了馬達,自己擔任船長載了部長和縣長繞湖一周,沒想到才繞了半圈,小船就開始進水,台新女士的父親立即脫下馬靴當杓子,一面舀水,一面將小船駛往岸邊,自己一條小命不打緊,部長和縣長的命可賠不起,沒想到部長和縣長不但不怕,反而哈哈大笑。這是多年以前發生的趣聞,台新女士的父親至今仍津津樂道。


        昔日青草湖風景秀麗,附近山巒起伏,湖畔靈隱古剎,是中小學生的畢業旅行必到之地,也是新竹地區情侶約會的熱門景點,可惜長年泥沙淤積,使青草湖喪失了灌溉功能,於民國76年正式廢除水庫功能,同時也因整體環境被破壞,挫傷了山光水色的風貌。


        民國77年,新竹市政府從新竹縣府手中接下管理權後,致力整頓淤積嚴重的青草湖,未料連續多年的水患、風災,屢屢重創青草湖,市府被迫求助中央收回管理權,同時在呂秀蓮副總統的支持下,向經濟部提出「青草湖水庫重生計畫」,期望重拾青草湖的風華與美麗。




以下圖片授權自CTIN台灣旅遊聯盟http://travel.network.com.tw/點我點我~










點我點我~



青草棹月是當年的盛景


  <來源:台灣省新竹縣誌稿>










點我點我~



青草湖水庫啟用典禮,左為陳誠


副總統,右為朱縣長


<來源:台灣省新竹縣誌稿>



 



歷史由來



 


 


 


 


 


 


 


 


 


 


 











     王部長和朱縣長游湖一周       


<來源:新竹市義工雙月刊第七期>



 


 


 


 


 


 


 


 


 


 


 


 



歷史加油站



 


 


 


 



 



靈隱寺
        民國初年,由日據時代的神社改建而成。原名「孔子廟」,後改為靈隱
寺,以供出家人來此修道協助廟宇收入,自南無尚師接管後,廟堂經濟大有
改善,來往客人日益增多,靈隱寺一躍成為觀光勝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